专家谈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邀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学会副理事长戚康南教授做医疗器械方面的讲座,并进行相关项目的交流。
戚康南教授的讲座主要介绍了医疗器械及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产业化前景。摘录如下: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需求导向
⑴、戚教授认为数字影像的需求方兴未艾、必将持续高涨;
⑵、目前政府下决心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亟待深化改革医疗保障体制,合理配制城乡医疗资源,创建保健互联网络,这就为医疗器械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⑶、常见诊断和治疗正在逐步进入社区、家庭,拉动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国内广大农村、发展中地区以及国外潜在市场规模无可限量;国防应用也不可或缺。
⑷、从各国健康费用比较(如下表)中可看出,我国用于医疗的人均花销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国别 |
占GDP的比例% |
人均花费(美元) |
中国 |
5.8 |
63 |
印度 |
6.1 |
30 |
日本 |
7.9 |
2476 |
坦桑尼亚 |
4.9 |
13 |
德国 |
10.9 |
2631 |
加拿大 |
9.6 |
2222 |
美国 |
14.6 |
5274 |
医疗器械行业的特点
⑴、及学科的多样性、复杂性;⑵、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有严格要求;⑶、遵循严格的质量标准与临床试验;⑷、接受政府全过程的监督管理;⑸、具有公益性、市场性;⑹、受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很大。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超过 1 万家,其中专营企业 3 千多家。国有占 20% ,中外合资 20% ,民营占 60% 。工业总产值超过 250 亿元。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湾地区是国内三个医疗器械企业聚集区。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后来居上,大型名牌不断涌现。济南、沈阳、重庆也分布着一些大型企业。病人监护、 B 超、 X 线诊断系统、 CT 、 MRI 、体外诊断仪器等已可成批生产并出口,并出现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国家正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监管体制,规范市场。 2007 年政府将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投入。
国外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国外产业概况: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分三类:巨型企业兼营医疗器械产品,如美国 GE 、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日本冬芝、日立;名牌医疗器械专营企业,美国 Medtronic 、日本阿洛卡;小型医疗器械企业,不少是高科技创新产品起家。
美国医疗器械产业: 2004 年医疗器械及其相关技术的市场总额约 750 亿美元,占世界总额 40% 以上,年增长约为 9% 。 2003 年进出额大致持平,为 220 亿美元。产品主要应用于癌症、心血管病、眼科、整形外科、大型医疗图像设备以及健康信息系统等领域。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 11% ,全行业年申请专利 9000 多件,走在世界同行的前列。在美国从事医疗器械开发、制造、测试、销售、包装、配送的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外包到其他国家开发生产已经成为美国企业增加生产规模,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日本是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国,产品注册 13 万多种,企业 2 千多家,从业人员总数 5 万多人。 20 人以下的企业占 80% 以上,生产值不超过全行业生产总值的 10% ,市场总额约占世界总额的 12% 。日本社会注重健康卫生,医疗器械进口远大于出口。出口额约占生产总值的 17% 左右,而进口额与生产总值中的内销部分相当。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
2009 年全球 29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 760 亿元( 93 亿美元),年增长 14% ;近年来美国约占 40% ,欧洲占 18% ,日本占 12% ,中国占 5%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 201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3600亿美元。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挑战
⑴满足现代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精确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病态肥胖等常见病以及发达国家受到花样百出的社会综合症的捆扰,社会老龄化造成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的流行;⑵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系统研制和普及成套、适用于城乡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医疗器械;⑶高新技术的渗透,特别是信息、光电子、生物技术更多地融入医疗器械,如药丸相机、医用机器人、远程医疗、利用生物芯片进行药物筛选等;⑷探索各种医疗模式所需的医疗器械,开发应用于中医针灸、刮痧、正骨等的现代医疗器械;⑸全球化过程中适应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医疗器械。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任重道远
20 世纪医学的发展,已经促使卫生保健成为各国肩负的社会责任,政府成为公共卫生防治疾病、保障大众健康、进行集体动员的主要领导者。社会医疗保健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健康事业正在演变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服务事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生一批大产业,包括健康服务业、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在建设我国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任重道远。
戚教授的讲座引起参加培训人员的极大兴趣,大家就医疗器械成果产业化、产品标准、市场化项目等,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林梅女士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有专家分析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最近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戚教授的讲座中我们也看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需求将开始稳步上升。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商是否也应根据这样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策略,以适应、并促进我国医疗改革的发展!